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11 (第2/2页)
r>哪像后世啊?有个什么旱涝,政府都给发补助金,还监控粮食市场。大明这个时候,丰收了粮食降价,农民不赚钱;不丰收粮食贵,农人们还是饿肚子。加上大明边军屯田,乃是祖制,实际上,这种祖制却让大明的官兵越来越像是务农的农人而非骑马打仗的士兵。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吴有为在脑海里过了一遍又一遍,第二天才提笔开始写:臣对….。君问,自然要臣对了。国家要安定,根本在粮食。如果人人都能吃饱肚子,傻子才造反。后世为什么有“康乾盛世”?就是因为那个时候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甭管穿的多破烂,起码不挨饿,而他们不挨饿的原因,就是那个时候已经推广了玉米跟土豆,雍正年间的康熙御稻是让北方这边有些地方都能种植双季稻了。古人说:仓廪足而知礼仪。并不是无病呻吟的,你想啊,粮食产量高了,百姓们日子就过得丰足,流民、造反的都会减少,赋税也能纳足。以此类推,税收得齐了,朝廷官员就能足额发俸,军土们也能领到粮饷。据已经做了翰林的李东阳说,现在的官员们,普通一点的翰林,一个月就给两石米的本色,折色都给不值钱的糙米,还常不给足数。而刘大夏那儿也好不到哪里去,刘健就更别提了。李东阳说的更可怜,他说翰林别看清贵,同时也清廉,他见过不少翰林都很有才华,但是他们在生活上就很窘迫了,去别人家赴宴吃酒,带上一尺布匹、半条咸鱼都能吃得高高兴兴。可他们因为有吴有为帮衬着,请客时随便就能上来满桌的鸡鸭鱼rou,美酒佳肴。都是因为他们认识吴有为,家里有吴有为给的分成,自家节省点用,日子还是不错的,李东阳在家也能挺起腰板了。虽然说李东阳的夫人也很贤惠,但是作为男人,靠夫人养家,这也好说不好听啊!尤其是刘宣那样的人,家底薄,要是单吃俸禄,得攒几年才舍得这么请一顿?多亏了吴有为跟刘健的夫人说投资买卖,每个月能有不少分红,才让刘健家里不那么拮据不止文官,武将也需要,边军如果有粮食,叫军人吃饱、训练充足、换新装备,边关战事也能打得更轻松不像现在,自从英宗皇帝被俘后,这关外异族就跟尝到了甜头一样,每年都进犯侵入关内,掳掠财帛子女粮食等等….。吴有为思绪如泉涌,奋笔疾书之后,修修改改,弄了好几张草纸,晚上睡觉都满脑子的精忠报国”。万通给他添炭火的时候,看到他那一摞草纸,叹了口气,幸好会试就剩下一日的功夫了,不然这么熬下去,谁受得了?想到他以前的模拟考试,再对比现在,仿佛现在更好一些?那些模拟考的时候,用的都是最差的环境,最恶心的布局,充满便溺气味的窄仄考棚……为了防止大家不幸赶上不好的号房,例如挨着茅厕的,那就味道大多了!来来往往嘈杂的人群.万一有监考军士来回走动,干扰你的思绪呢?万通记得全家的下人都被派去走了过场,还不止一次。相比起来,现在的环境好多了。而且他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