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节 回头浪子周福海 (第1/5页)
连续三天没更,然后……我看到多了三张月票。于是啊,我不禁想到,要是连续三十天不更……会有三十张月票么…… ~~~~~~~~~~~~~~~~~~~~~~~~~~~~~~~~~~~~ “元和你留下,继续整理材料吧,有急事的话,按约定好的办法联系。” 交待完之后,张元空招呼张元津、卡门和吃早饭时就过来等在这里的汪守节“可以走了”,对此,张元和不赞成的摇着头。 “大师兄,说真得,我还是觉得你多此一举。” “总要去看看吧。” ~~~~~~~~~~~~~~~~~~~~~~~~~ 已经是“张元津遇刺”事件后的第四天了,这四天里,武荣城各大势力激烈互动,城中风云变幻,波诡涛鹬,真真让人看到目不暇接。 首先动作的,是太守府。以高到难以想象的效率,那些由韩沙苦心训练出来的衙役、捕快们四下出动,收集证据,缉拿嫌犯,这些人也当真了得,居然能在没有抓到刺客的情况下,迅速厘清了来龙去脉,第二天早上,太守府便通告城中:昨天行刺张元津的正是太平道余孽。 “甚至,连他们躲在那里都查出来了啊!韩太守不愧是办案能手,庙算无遗,真是……国之来周!” 类似这样尖酸讽刺的话语,城中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在说,毕竟,仅仅一夜功夫,在没有任何直接人证的情况下,衙门不仅确定了刺客是来自武荣地区残存的太平道,甚至还确定了他们当前活动的区域,如此断案之术,的确是神乎其神。 满城的风言风语,对韩沙却没有任何影响,他泰然自若,不断签押,发布出一道又一道政令:宣布城中不必慌乱,有敢流言者即行枷号收监。派人至清溪洞---也就是调查出来的三名刺客所隐藏的区域发布布告,要求那里的村民们不要被太平道的妖人们蛊惑、裹挟,如果有线索的话,要及时向衙门报告,如果有人能够杀掉妖人,必然重赏……等等等等。 ……以及,最重要的一条:韩沙移文亦思巴奚军,要求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由守府统一调度,尽快犁庭扫xue,剿灭太平乱党,还武荣一片朗朗河山。 大夏王朝立国数千年来,军政制度曾数番大变:目前所实施的,是军政分流。文官系统的郡守、县令等料理民政,武官系统的各级将官统领军队,但同时,军队所需的各种给养补充,军饷发放等,又由地方文官掌握。理论上来说,这是很好的相互钳制,既防止了地方守官文武合一成为如节度使般的实体军阀,又防止了地方驻军成为自给自足的实际上的独立王国。 不过,对于太平道这样与帝家纠缠了数千年的附骨之敌,朝廷却是另有制度:如果发现地方有太平道起事的话,郡守在上报并等到回文之前,可以兼理军政,以求速效,而现在,韩沙正是援引了这条制度,来向亦思巴奚军提出要求。 ……当然,他什么收获也不会有。 如果是在内地,在那些夏人军队中,那些油滑的老军头们或者还会想出各种不伤和气的的办法来把这种要求给化解掉,但在武荣,这些连大夏官话都还没有学好的夷人军官们,直接就把这种在他们看来可笑之极的要求顶了回去。要知道,在今日的武荣,连文武互制的制度都已形同虚设,从一开始,亦斯巴奚军便是由各大夷商出人出钱拼凑而成,之后虽然名义上转为朝廷制军,但其实,朝廷并未实际拨给军饷,一应供奉,仍由当地各大夷商联手出资。在这种情况下,韩沙能够作出的钳制,真是少得可怜。 对亦思巴奚军如嘲笑般的回应,韩沙并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耐心的作着一次又一次的沟通工作,在这段时间里,诸大夷商也从起初的惊讶中恢复回来,开始慢慢猜测他的用意,分析他的叫价,并由浦寿庚这样双方都能接受的人出面,开始了艰苦的相互谈判。 “只是一个叫价罢了。” 这是目前的公论,但不得不承认,这次的发难却是占准了时机,也占正了道理,明明大家心里都知道这就是“借题发挥”,但在武荣这样一个此前数年间连续发生三次太平道起事的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