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9页)
> 他长声叹息,吕彦只是一动不动,直待他说完了,方才道:“怀乡之情,念故之意,便是恻隐之心,吾闻‘人之初,性本善’,先生为人身,具人心,一点仁念不散,乃是千古不二的风流拔萃人物,何笑之有?” 看看吕彦,孟棣温声道:“谢谢你。” 却又道:“但,这并不能让你有资格聆学心斋之道,你明白么?” 吕彦恭声道:“后辈弟子明白。” 顿一下,道:“在下欲求心斋,所凭的,原不是这个‘资格’。” 孟棣傲慢的挑了一下眉毛,道:“我知道你的来历,但就是本代的文王亲身在此,他也未必有资格要我教他…”吕彦微笑道:“但,若要求学心斋,在下就比文王更有资格。” 见孟棣略有些好奇之色,吕彦方慢慢道:“在下确是姓吕,但本名步渊,现下这个彦字,乃是为了微游访道而自起的…”孟棣哼道:“你自起化名,关我甚事…”忽地一怔,道:“吕彦?!”口中喃喃数遍,神色越来越是惊疑,终于道:“你,难道…” 吕彦早纳首拜倒,恭声道:“儒门后辈弟子,以‘颜回’之名,拜见南华先生。” ------------------------------------------------------------------- 直不知过了多久,孟棣仍然僵僵的坐在那里,喃喃道:“天意…这真是天意…”一边吕彦一动不动的跪着,静静的低着头。 “颜回…的确,你的确有资格使用这个名字…你很象他…真的很象…” 自语良久,孟棣方慢慢低下头来,看向吕彦的目光已经温和了许多,道:“要是什么样的人物,才能够被赐名‘颜回’?”却又笑道:“不用答了,若会自扬,也成不了颜回。”便负着手,来回踱了几步,忽然站住,道:“现在的世上,又出卫君了吗?” 摇摇头,吕彦道:“比那更糟。” “五霸齐出,三家各逞,当今天下,已有重现‘战国’之势。” 孟棣微微点头,道:“所以,你也一样有了救世之心,所以,你也想到了修学心斋之法…但我却不明白,你怎会知道我还在、在这里?” 吕彦苦笑道:“我不知道。” “我只是听说了桃花源的存在,就想来这里访求古礼旧学,即使不能在现在推行,至少也要加以整理录存…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 孟棣道:“哦?”想一想,又道:“那么说,你对‘战国’的到来已经不再抱任何希望,所以想要尽量多的保存一些东西,好让他们捱过下面的‘乱世’?” 吕彦道:“兵事一起,天下离乱,任何角落也难言平安,当其时世,一个馒头可能会比整箱的古典籍更受重视…我只是希望,能够把这些东西给安全的保存下去,保存到,典籍可以再比馒头更受重视的时代。” “大夏国土之广,东西南北皆有万里之遥,人口亿兆,千种方言,万般风俗,但人人皆觉自己乃是大夏之民,便四边异族,也都一心向慕,愿意内附,愿意让自己夏化,所以数千年来无论有过多少次混乱,最终都能再归一统…所有这一切都是典籍的力量。” 默然一时,孟棣叹道:“仁心仁术…很好,真是很好…比诸当初的那个人,你也无愧于他的名字…” 说着已出神道:“当初,他曾经来找过我,与我舌战…那一次,我们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他告诉我,或者‘道法’真得比‘儒术’更加接近天源,但…若要治世,若要救世,却没有比儒门更好的选择。” “当时我就不肯承认,不过,事实上,道术缥缈,墨规坚忍,法家无情,至于阴阳名辩,更只是旁技小术,不足持中…若论刑法文明理乱冶世,使无论智愚皆知其份,皆有其存,的确只有儒门可行…” 吕彦轻声道:“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夫子所求不过如是。”顿一顿,又道:“但先生经营此地,百姓各乐其业,各安其居,也堪比圣贤大治…”孟棣却变了脸色,怒道:“别用那个词来污我!”吕彦旋就住口,脸色却只是如常,亦不惧,亦不怒。 孟棣见他镇静如桓,苦笑一声,摇摇头,叹道:“我最烦那词,所以发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