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1 (第1/2页)
遗相熟的人, 太医局的一个师兄林晨, 而林晨之所以会知道这消息, 则是因为吴飞。 前言说过, 吴飞家庭条件不好, 他们家是在登州下属一个县城的一个小村庄里,名吴家村。 登州属京东路,青苗法试行的最初便是在河北路、京东路, 淮南路。吴家村在登州, 自然在那里也就实行了青苗法。 吴家村村民世世代代以种田为生, 赶上气候好,他们那年就有一个好收成,但若是赶上气候不好,他们就没有吃的了,就要饿肚子。 在大宋,人人都要上税,即使是农民也不例外, 因此去了上税的粮食,他们家里更是没有余粮, 那么那一年就会很是难过,这一年便是如此。 吴飞去年通过了考核, 进入提刑司当了一名小吏,他念着村里人以前给他的帮助,就用自己的俸禄帮助他们,可是他的俸禄不高,养不活一个村的人,只能改善一点。 在青苗法出来之前,吴飞就回去了吴家村。他平日里不告假,把休沐的假期全部积攒起来,便是过年的时候,也在值班。 吴飞这次回去也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参加他阿娘五十岁大寿,在古代,因为很多原因,人们的寿命普遍不长,活到五十岁就已经能叫做高寿。 因此,在一年之前,他就开始在准备了。这次回去,他是打着好好庆祝的心思,可是在他回去没有多久,朝廷就颁布了新的改革律令——青苗法。 青苗法脱胎于常平仓制度,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 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青苗法本身并不与之前的常平制度相矛盾,很大程度上是对后者的修正。青苗法的功能设计中仍然保留了常平制度的拯济与调节市价的方式及作用。 之前常平仓制度救济的时候,曾出现过灾荒之时没有钱粮拯济的情况,因此青苗法就规定平时拯济的时候,规定了要将常平钱粮一半贷出,一半留下照之前的常平制度管理使用,仍然进行相关的籴粜活动,如此一来,就能避免之前情况。 不仅如此,它还调整了相关管理制度,“诏诸路各置提举官二员,以朝官为之,管当一员,京官为之,或共置二员,开封府界一员,凡四十一人” ,改善了常平钱粮被转运司借支和移用的弊端。 青苗法出来之后,照道理来说,这是利于国家和农民的好政策,农民可以向政府借贷粮食,等待来年有了好收成再还回去,度过灾荒之年。同时,国家收取的那些利息,也能充盈国库。 这应该是双方得利的政策,那么又怎么会出现农民不想活的情况呢? 魏拾遗最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震惊,然后接着听下去才知道是为什么。 青苗法确实是看起来很好的,但是决定一个政策的好坏,除了白纸黑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