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63 (第2/2页)
一身戎装都没脱,吩咐各千总把总哨官们整队装卸火器物资。权城有点懵,怎么白天好像还好好的,他还扛着锄头出门看地,晚上就……就要分别?他举着灯台,手开始颤抖。陆相晟也看到那温暖烛台,和举着烛台的人。他上前几步,一拍权城的肩:“权道长。”权城被他拍得一颤悠,清清嗓子:“贫道占了一卦,得‘旗开得胜’。陆指挥马到之处,皆可成功。”在有些惶惶然的夜中,权城举着温暖的灯台,眼神被灯火映得温软明亮。这神叨叨的小道士,很有股温暖人心的力量。陆指挥笑:“多谢道长。”权城弯腰:“贫道恭迎诸位凯旋。”陆相晟拍权城的肩,又觉得不过瘾,一把抱住他,大笑,转身上马。“除了日常守城轮值照旧,我在右玉留了一小队士兵供权道长差遣。”权城面目平静安详:“多谢陆指挥。”陆相晟一转马头:“走了!”权城立在原地,举着灯台,在夜色中凝望大部队远去的火龙。陈冬储也起来了,站在一旁安静地插不上话。等军队全部撤出右玉,天已经蒙蒙亮,陈冬储惊觉自己的腿已经站麻了。“你……是安慰陆指挥呢吧,占卜什么的。”权城手中的灯台尚未灭,依旧明亮。他对陈冬储正色道:“并不是,这一次,大胜。”陈冬储扬起眉毛:“……借您吉言了,权司监。”权城昂首挺胸,走回自己的房间。一关门,一屁股坐地上。三清在上,保佑陆指挥。高若峰部队在南阳府以北发生严重分歧,李鸿基一力要东进河南,张献忠支持高若峰想要回陕西,最好拿下西安。新来投奔的“英雄”们人心不齐,随时想着要散伙。高若峰犹疑不定,北方镇守榆林,右玉,太原三支军队南下。白敬领着南京驻军正在北上,追着高若峰的背咬。交战数次,右玉卫新建立的军队非常难对付,作战异常勇猛,颇有当年戚家军的风范。高若峰被逼到风口浪尖,人心不稳,谁也不听谁的,张献忠都不服李鸿基,部队将要分崩离析。他下定决心:进陕南,走子午谷,拿下西安,再作打算!第章摄政王改皇极门常朝为武英殿御前听政,皇帝每日上午在武英殿听政。武英殿比皇极门自在些,布置更简易舒适,宝座之下没有莲花座之类的台阶。御前听政第二日,摄政王重立中军都督府。太祖时废枢密院,立中军都督府与兵部分权。中军都督府专领全国卫所,兵部只管征召军制士兵及调粮。土木堡之后兵部夺权,兼领军卫两兵制,中军都督府被彻底架空。武英殿寂静无声,摄政王冷笑:“孤自打进京,听的最多一句话就是‘祖制如何如何’。孤虚心受教,专心钻研太祖之制,才知诸位卿着实有道理。祖制就是好,太祖时期卫所屯田所收粮草,不光能养活卫所,还能兼顾军营。大晏自太祖起,兵制就有两种。卫所兵终身世袭,屯田坐守,传递消息,例如九边重镇。军营兵并不世袭,也不是终身服役,将领征召,战事一毕,解甲归田,各自散去,例如戚家军。孤仔细研究了这两个兵制,各有所长,相辅相成,太祖立意高远。怎么现在就军不军,卫不卫?卫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