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727 (第1/2页)
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礼,谈吐文雅。H而乾隆时来访的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则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很多人没有衣服穿......军队象叫花子一样破破烂烂的”。而大明,是所有朝代里,慈善机构最为完善的一个皇朝。明朝时的中国,有些象后世的日本,自已能发明的就自已发明,发明不了的就花大价钱买来外国货后研究仿造。就像是此时大明京城的“神机营”,每一营5000人,用霹雳炮3600杆、大连珠炮200杆、手把铳400杆,这是最接近现代化的军队装备!加上配备的手雷、地雷、手榴弹等等,以及山地炮,还有改良版的更轻便、射程更远的被命名为“成化炮”的中兴重炮。尽管大明的发展看似很好,可是后来的经济、文化上的先进,和政治、军事上腐败的不可调和,让大明走到了末路,一种更为落后的文化入主了相对文明的中原大地,时光仿佛奇迹般地倒流了,科学家们绝迹,先进的火器被埋葬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火枪被斥为“奇技yin巧”予以废除,“雅克萨战争”中,清军缴获的扳机击发式火绳枪,康熙仅留下二支自己把玩,命令清军禁止使用此种新式火枪,理由是“不得中断前人所授的弓箭长矛”。这种掩耳盗铃的举动,却被后世称为“千古一帝”!到鸦片战争时,手持大刀长矛的清兵对火器已经彻底陌生了,居然视之为邪物,以为用狗血就可以破之。何其愚昧!而当时晚明社会的白银主要来自日本和南美洲。明末宋应星的,被称作“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其中有一幅名为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而实际上,在宋应星所处的时代,人们接触到的外国银钱,除来自日本、琉球的白银外,更多的是源自秘鲁和墨西哥的白银。十五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欧的白银产量急剧增加。在1460年到1530年间,在今天德国东部的萨克森、捷克中西部的波希米亚、匈牙利、奥地利的提洛尔等地,白银的产出上升了大约百分之五百,每年约九十吨。日本的白银开采量在16世纪后期迅速增长。据估计,从1560年到1600年间,日本每年出口的白银约三万三千七百五十公斤到四万八千七百五十公斤。由于可以获得百分之百到百分之二百的利润,大量的中国和日本商人以及葡萄牙人,通过澳门和长崎之间的航道,把日本的白银带到了中国。美洲的白银是在16世纪40年代发现的。1545年,西班牙人在上秘鲁(今玻利维亚)的波多西发现了非常丰富的银矿。1548年,西班牙人又在墨西哥的萨卡特卡斯发现了银矿。1570年以后,这些新大陆开采的白银,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流通领域。现在是1479年,他们还没落后多少,大明还有机会。小太子听说日本有那么多的锒子待开采,眼睛亮的跟星星一样了:“真的吗?先生,真的有那么多?”“真的!”吴有为点头:“只是他们自己不知道罢了。”日本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