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478 (第1/2页)
帝们的思想。或者说,只有少数皇帝才喜欢看到文武祥和,很多都想着的是帝王之道。只是在听了袁彬的话后,立刻就脸色不好的看向了袁彬身后的柏珍:“怎么回事?”他允许文武不和,允许锦衣卫张牙舞爪,但是不允许锦衣卫擅自做主,在没有他的吩咐下,抓人,甚至是刑讯!还是抓他看好的人,私自刑讯!连锦衣卫的指挥使都不敢这么干。袁彬直接就说了,柏珍的所作所为。他虽然没亲眼所见,可柏珍这段日子越来越过分的行为,他也是知道的,只不过皇上没说什么,他也就没多管闲事。以为留着柏珍是给万通当磨刀石。只是柏珍太过分了。锦衣卫好不容易有了点好名声,他努力了这么多年,他竟然敢...环报复他,他就不是袁彬!正说着呢,六部尚书到了。科举舞弊案已经给了大明很多教训了,所以在听说了之后,他们都来了。就连司礼监都来了王世贞这位掌印的大太监。王世贞是最早使用太监“秉笔”一词者,云:“中挡之久贵,无过于萧敬者。年二十余则已侍英宗为太监,成化中入司礼,自是数废数起,凡四秉笔四掌印,几五十年而退休,礼数视大臣,凡为太监近七十年。九十一而后死。因为这个时候还没有秉笔太监一词,嘉靖的时候才有专门的秉笔太监。在明代文献中,最早冠之司礼监秉笔太监者是冯保。载:“冯保,深州人,嘉靖中为司礼秉笔太监,隆庆元年提督东厂,兼掌御马监事。”所以司礼监掌印太监,现在还不叫秉笔太监,但是有“内相”之称了。王世贞乃是英宗皇帝留下给儿子使唤的一个称职的内监。宪宗皇帝对他也很礼遇,因为王世贞这个人不贪权,不敛财,是个真正的清心寡欲之人。加上资历深厚,少有不服气的,他跟怀恩太监倒是很谈得来。这次来也是因为此次事情太大了,他不得不到场,万一有司礼监的人的事情呢。众人到齐后,也开始了扯皮。文官集团当然不承认他们作弊了,而万安那一伙人坚持要查,那商辂他们就要证据了。总不能你说什么是什么吧?宪宗皇帝觉得不严重的事情,可愣是让万安跟柏珍他们闹腾了起来,心里也不舒服了。自己的金口玉言不被人当成一回事了。万安察觉出了皇上的不愉,但是他以为是这件事情让皇,上不高兴了,也是,谁当皇帝的时候,闹出科举舞弊案能高兴的了啊?于是更加卖力了。加上跟他一伙的人心思也不都各不相同。有的是想攀上皇长子这棵大树,将来也好背靠大树好乘凉,混个从龙之功啥的,子孙后代都不用愁了。有的是想凭借这一个惊天大案升官发财的,毕竟上头下去了几个,他们才有机会上去嘛。也有想博得一个传世美名的,估计这种人就是家里不缺钱,自己不缺官,唯一缺少的就是名声,流芳百世大家都乐意,目标就是做方孝孺。方孝孺尽管被绝了十族,可他在文人的心目中,是流芳百世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