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550章 积精累气 (第1/2页)
单清说道:“我看你平时开方也都是经方为主。是不是伤寒论很重要?”张森林说道:“其实这里面有个过程。我在最早的时候,师傅看病都是以当地药材为主,很多药并不是伤寒论记载的方子。这些药物都是属于民间的草药方子。所谓的土方,其实效果也不错的。这种往往都是凭着经验来的,所以很多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没有错。但是伤寒论的出现,已经超越了经验的范畴,总结出了独有的六经辨证系统,从经验上升了规律的高度。所以说经验并不能完全说明中医。中医不单纯是经验医学,但是一名中医的成长,确实需要很多经验。这之间并不矛盾,所以我在做中医的前几年里面发现有些病治愈率不高,然后开始探求经典,才发现了伤寒论所孕育更深刻的道理。现在人的对中医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民间偏方,经验医学的范畴,因为大部分民间中医还是以民间偏方为主的。至于科班出身的中医就不好说了,很杂,但是真正精通经方的中医也是少数。所以最后还是要回归经方上面来。尤其是在临床干了多年更深有体会。我大约从14岁就开始跟着我师傅行医,到了20岁接触伤寒论,这期间对中医的认识一步步加深,更加明白经方的宝贵。其实民间派最终还是要回归到经方派的。民间派主要是针对专科,主要是经验派。占到的高度不同。当然了,很多经方派的来说,民间经验派的很多东西也是很有用,高度虽然不同。但是治疗因人而异了。这个就是看从医者的天分了。所以说,你可以说我是民间派,也可以说我是经方派,我其实更愿意用经方派的方子解决问题,用药位数少,药便宜,效果也好。”单清说道:“伤寒论方子很多都很接近,常常加一位或者减一位就是一个方子。这其中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多这一味能起到什么变化呢?少这一味又能起到什么变化呢?这里面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张森林说道:“伤寒论药理并重。往往选用代表性的药。比如称为万方之组的桂枝汤,就是用到了。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这五位药。这五位药来说,每一味的用处都不是单一的,所以你不能单纯的说这个药治疗什么病,这个不是中医的思维。比如我们常吃的生姜对吧。你说他有什么用?很显然,谁都知道。驱寒的。但是他的作用呢,并不是单纯的说驱寒的,生姜在不同方子的组合配伍。有着不同的作用。我讲过,生姜主要是针对于解别驱寒。更多的属于表上。而干姜更多的在于里。所以这里用生姜而不用干姜。而有些方子,生姜跟黄连黄芩之类的方子。比如小柴胡汤,小柴胡也有生姜,这里的生姜有什么作用。不仅仅是驱散表寒,更多的是跟黄芩形成一种寒热的搭配转化关系。黄芩属于性味偏寒的药,也是走上焦体表,而生姜作为辛温药也是走体表,这两个走体表的药物一寒一热,就形成一种寒热调节关系。这种作用,在桂枝汤里就没有体现。桂枝汤里面。桂枝走表,调理卫气,芍药走里调理营气,而生姜就是解表散寒,炙甘草跟枣起到调和作用,并且也有巩固中焦脾胃的作用。这里的生姜就跟小柴胡里面的生姜发挥的作用不同。所以虽然是同一个药,但是不同的配伍,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单清笑道:“多谢师兄指点啊,讲讲小柴胡吧。很多医书都提到小柴胡。后世发展为逍遥散之类的,很有名气的。”张森林说道:“对药方的历史我不是太清楚,到底逍遥散是不是根据小柴胡改编的不是几千年所用的最广的方子了。甚至形成了所谓的柴胡派。我认为根本原因是因为小柴胡为少阳枢纽,六经枢纽为人体很关键的开关,也是调节人体平衡很关键的,所以小柴胡用的多。你看看原方,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生姜,大枣,这里面柴胡为少阳主药,神农本草云:味苦平,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久服,轻身明目益精。一名地熏。人参,神农本草云:味甘味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甘草,味甘平,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rou,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作黑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