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9 (第1/2页)
浩浩荡荡的孔明灯漂浮在天空中的情景。 到了古代,依然能看到熟悉的情景,在现代时的无数片段一下子就浮现在了她的眼前。 一下子是一群朋友围在江边放着各种类型的烟花,然后再放上一盏孔明灯祈福;一会儿是她和mama站在家中的阳台上看着渐渐飘远的孔明灯。 mama会絮絮叨叨地说“啊别掉下来烧了江对岸的农田”,爸爸边看抗日雷剧边说“没文化,火烧完了没热空气了才会掉下来,拿什么烧田”,然后惹得mama一阵粉拳伺候…… 顾卿看着已经飘在圆月附近的孔明灯,此情此景,实在惑人。她的口中不由得喃喃地念着李白的千古名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李白啊李白,你可知如今已经有“今人”见到了“古时月”呢。 “奶奶?你不上车吗?”李小呆挠了挠头。 奶奶怎么看着月亮发呆?孔明灯不是她先做给他们玩的吗?还会看到发呆? “哦,没什么。”顾卿迅速回了神。“上车吧。” 李锐疑惑的看了顾卿一眼。奶奶刚才读的是什么?奶奶也会吟诗吗? ‘大概奶奶听爹或者爷爷读过的吧。’ 李锐很快打消了疑虑,也登上了马车。 马车很快就驶向西市。此时西市的天空中已经开始陆续出现了孔明灯,越来越多的人往西市的中央涌去。 顾卿原本想要乘马车直接入市,因为西市的道路非常的宽敞。可是顾卿却没意料到西市的拥挤程度。由于人越来越多,若是乘马车,怕是多有不便,没看到前面还有辆马车被堵得动都动不了吗? 而且顾卿担心万一有行人摔倒在马车旁,怕是还要出事,于是她命令家人就在西市口停下马车,一群人步行入市。 待他们好不容易杀出重围,挤到齐邵他们预先搭设的“放灯台”时,顾卿已经只能长叹一口气了。 真是太不容易了。 围着放灯台,京兆府划了一个大大的地方出来,用竹栏围住,又派了一些人在外围看着。 里面的学子各个衣冠不整,满头大汗,一旁齐邵的书童小厮不停的在墨墨,旁边里扔着一个大箱子,里面全是铜板。大箱子旁边守着几个京兆府的差吏,防止有人偷盗。其中有学子不停的从各个桌子上把钱抛进箱子里,免得桌上堆积过多,挡了写字。 一众学子的桌子前全是买了灯要帮着题字的人,也有人买了灯以后在空的桌子上自行题字的。卖灯的和题字的分在两边,点灯的却都被京兆府的人约束在放灯台上放。 若是在台子上放,一旦半空中失火掉下,还有专门的人扑灭。若是去了其他地方放,岂不是要惹的满城大火?何况灯掉下来,还要再买,若卖灯的就在旁边…… 嘿嘿。 放灯台上除了有放灯的人和协助放灯的人,还围了许多小孩子,小孩子高兴的跑来跑去,放灯台上不停的“咚咚咚”作响,犹如擂鼓一般。 顾卿在家人的簇拥下挤到了内场,看着那“放灯台”上越来越多的人,有些担心地对三兄弟说:“你们看,这台子会不会塌?” 李锐看了眼“放灯台”。这台子大是大,不过看起来像是那种唱戏的常用的戏台,怕是下面木梁木柱架的不是太牢,若是人多,真搞不好会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