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264 (第2/2页)
唐清远朝前一指,率先进去。宋问便跟在唐清远身后走进去。 内侍在后面将门关上,宋问低着头,睁眼窥觑殿上。 唐贽或许正在与臣子议事,殿内来了几位吏部的官员。宋祈与许贺白也在。 她站到一身形偏壮的官员背后,努力叫自己不那么显眼,等待传召。 就听唐贽道:“这学子舞弊一案,便照此做罚了。” 宋问耸眉一挑。果然还是为了科举的事情。 “科考监察,弊处重重,才叫人有此可乘之机。”唐贽拿过旁边的奏折,放到正前,问道:“众卿还有别的建议吗?” 众人纷纷扭头,看向宋问。 宋问:“……” 吏部尚书给她眼色。该说的他们都说了,就差她补充补充了。 唐贽道:“宋先生,先前糊名一事很有新意,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所谓加强科举监察,防范舞弊,防的是谁?还不就是那些才学不够的官宦子弟?才叫“选才”,反成了“选财”。 实话来讲,此举是有些得罪人的,多少得遭人记恨。 官员间多少要考虑此事,留一余地,但唐贽不乐意。他要肃清,要严苛。 于是他找了宋问。 只要宋问说得好,合他心意,此事恐怕就成了。 宋问斟酌片刻,抬起头道:“若陛下真想听小民的意见,那小民就直言不讳了。” 唐贽半阖着眼,有些疲惫的嗯了一声。 宋问一步出列,道:“科考每年出卷人是谁,不应当为他人知晓,哪怕是同朝官员也不应该。出卷人不得与外人接触,应该接至封闭的宅院,直至科考结束。” “考试可以采用‘糊名’与‘复试’的形式。凡是在卷中提及或暗示自己身份来路的,通通成绩作罢。” “吏部关试,应当由多名考官共同进行。不做交流,互相评分,最后决断。” 宋问参照现代公务员考试的规则,从出卷,监考,到阅卷,面试,如此效仿。细细说了一遍。 可以说很绝了。 单单一条糊名,就几乎废除“通榜”和“行卷”的可能。 众人也明白,宋问,是个狠路子。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唐贽点点头。他就知道宋问会是这样书生意气的人。在众臣之间问了两遍:“众卿有何异议?” 无人应答。 看唐贽这表情,谁敢有异议? 唐贽在案上敲着手指道:“既是先生的提议,不如先生也协助吏部,处理此事。吏部不正缺人手?” 吏部尚书还未开口,宋问直接道:“小民在茶楼,也有事要做,恐是脱不开身。吏部人才济济,小民去了,徒添麻烦。” 唐贽听她说话,脸便拉了下来。一掌拍桌,煞为不悦。 三番两次请她入仕,一是看在太傅的面子,二是念在她民间的声望。却容不得她一再推脱,藐视皇权。 当自己好大个人物,太不识时务! 唐贽哼出声道:“你有什么事要做?” 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