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2 (第1/2页)
,虽外人不知,不过告诉先生,倒也无妨。考卷的封条,当日是开着的。究竟出了什么事,暂未查出缘由。不过多半与此事有关了。” 而宋问等人,是没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必要的。 宋问从怀里抽出折扇,敲了敲下巴,深沉道:“你来找我,总不是所指云深吧?” 王义廷就一直看着她的扇子,而后点头道:“所有的考生都有嫌疑。不过,陛下确实更怀疑云深多一些。只是,此事尚在调查中,还不能定论。” 宋问:“若陛下怀疑的是云深,那么王尚书呢?” “不好说。未出定论之前,谁也谈不上怀疑。”王义廷和她托底道,“陛下也不是怀疑云深,只是云深的卷子放在最上面,也看着最为相似而已。总之陛下这次非常生气,看样子难以善了。若非太子求情,他绝对是要直接彻查,先抓后审了。” “这是借题发挥啊。”宋问叹道,“这大梁的科举,是该管管了。” 大梁开创科举先例,意为选贤举能。此前一般是举荐或世袭。是以骤然出现这科举,陋习甚多。 士族高官,私底下的内定,唐贽也不敢一刀斩断,只当全然不知。 如今唐贽越加年迈,身体抱恙,恐不能久矣。岂能留这个毒瘤给唐清远。 往年从未有官员上报徇私舞弊事件,众人司空见惯,岂会放在心上? 也是往年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能偷到卷子的,哪个没有门路?怎会用这样的方法? 此次吏部尚书上奏,唐贽哪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 他要查的表面是云深学子,内里却是那些“贵者以势托,富者以财托,亲故者以情托。”的“托”们。然后再借题改善科举,严明制度。将科举的举措一步推行到位,真正的惠及天下。 宋问点头。确实是不错的。不过这份功绩,可能要留给唐清远了。 宋问:“所以你找我来是?” 王义廷:“我是来接你去尚书台的。陛下让中选的百名考生,重去尚书台应考。由陛下临时出题,加试一场,然后择优录取。如此一来,优劣也能分个清楚,是真才实学,还是弄虚作假,都无处可逃,然后可以着重留下调查此事,以免误伤。” 还能叫今年中举的学子,感谢唐清远的人情。 宋问了然颔首,又问道:“太子的提议?” 王义廷:“不错。” 宋问:“所以,你让我也去是?” “你自己也过去,好解释。”王义廷道,“另外,陛下是要看诸位学子先前的文作,诗集等作。你也带过去,以便考察。” 宋问:“这个倒简单,但是,得先回趟书院。东西都存在书院里了。” 王义廷点头:“我同你一起过去。时间尚早,我是早些过来支会你一声。” 宋问一笑,朝他抱拳道:“多谢。王侍郎有心了。” 王义廷回礼道:“王某相信宋先生的人品。也是父亲觉得,云深书院,与此次舞弊案,并无关系。” 王义廷将她请出门外,外面正候了一辆马车,小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