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22 (第2/2页)
也有照顾。姜啸之称慕沛为“掌门”,在慕家那几年,姜啸之每日不是习武,就是周朝宗给他送去的兵书策略。那些东西,慕家人却是不感兴趣的,所以实际上,姜啸之没有真正融入过这个武林家族。 那天姜啸之在梁王那儿呆了不太久,就起身告辞了。梁王热情挽留他在此吃饭,又说正好新得了一坛琥珀香,今天可以不醉无归。 “王爷好意,下官心领了。可今天怕是不行。”姜啸之笑道,“晚间还得回去一趟,这两天家母身子不大好,今日崔景明要过来,下官得去看看情形如何。” 姜啸之喜欢把这种表面的友谊,保持得不温不火,既不能真正袒露心灵,又不至于太冷淡,让对方觉得受轻视。 他这么一说,果然梁王不再挽留,只再三嘱咐,在他离京之前一定再聚一聚,他可不想把这坛琥珀香带回墨州。 姜啸之笑道:“王爷好贪心,有美人又有美酒,还嫌不够,偏偏要下官这乏味之人从旁看着,心里生了嫉妒,这才高兴。” 梁王大笑。 “啸之兄若是乏味之人,这朝野上下三千诸公,简直无一可取了” 然后俩人又客套了几句,姜啸之这才告辞离去。 回去的马车上,姜啸之还在想着刚才与梁王的说笑。每当这种时候,他都会觉得自己生了两层皮,外面那一层,是假的。 他不知道梁王是否有察觉,因为这两年,一直有锦衣卫在暗中调查他在墨州的动静,不过,就算梁王察觉到,也不会当面与他对质,梁王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同他一样。 所以姜啸之常常会在心里冷笑,笑对方,也笑自己。 据说他的生父不是这样的人,那是个合则来不合则去的男人,交好的,肝胆相照;不好的,理都不理,这种暗中的把戏,他从来不屑一顾。 ……所以后来,才落得那样的结局。 姜啸之不知道自己这样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究竟是和养父学来的,还是为了避免重蹈生父的覆辙。 又或者,这是受了慕沛的影响。在慕家那几年,耳濡目染,他不可能学不会权谋和勾斗。 想起慕家,想起过世的慕沛,姜啸之在心里微微叹了口气,但这叹息并不是为他自己。 他想起了一个人。 二十多年前的冬天,他曾带着这个人,一路跋涉从舜天到素州。 那次他本来是回舜天过年探亲的,却没想到临回素州之前,被当时还是太子的宗恪,塞了这么个莫名其妙的包袱在身上。 那是个比宗恪还小的男孩子,五六岁的样子,小得像个玩偶。那天宗恪名义上是约姜啸之到郊外骑马,但在途中,却牵出这么个小娃娃来,又秘密嘱咐他,让他把这孩子送出舜天。 “一定不要让我父皇发觉,不然你和他都没命。啸之,你只把他送出舜天。”宗恪说着,又看了看那个小男孩,“再往后,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姜啸之一见那孩子,他吃了一惊,男孩的头发竟如黄金般闪耀。 “太子,他是鹄邪王族?” 第一百七十九章 宗恪倒没像姜啸之那么惊讶,但他也没有直接回答姜啸之的问题,只伸手摸了摸孩子的金发:“……他叫阿濯。我和他说了,你会保护他,把他平安送出舜天。” 那孩子看起来很孱弱,像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