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352 (第2/2页)
嘉安帝不可能永远保持如今的局面,来日必有一争。即使现在他能不顾外人的眼光将孙女嫁给韩缜,等到日后局面起冲突时,若嘉安帝掌权则嫁入永宁侯府的明珠必遭株连和永宁侯府一起覆灭,就是甄家也未必能独善其身;假如永宁侯府胜,作为历经三朝孟朝皇帝的甄太师,何忍心孟朝败亡。有些东西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千年儒家传承下来的风骨,他必然会站到永宁侯府的对立面。 而夹在其中的甄明珠左右都是为难不堪,引人尴尬,又哪来的幸福可言?倒不如嫁给一个局外人,说不定还能过些简单日子。而且如今又不是到了非嫁韩缜不可的地步,何必要扯在一块? 甄父倒是不像父亲所想的那么担忧,他对于朝堂大事关注不多,但是却明白一个最简单直白地道理:谁拥有军队谁就掌握优势,武力就是压倒一切的硬道理。 单看永宁侯耀武扬威,而嘉安帝则是缩在宫中如鹌鹑一般,除非嘉安帝是不世出雄伟大略的英主,否则他很难能扳倒永宁侯。而嘉安帝显然不是什么有大智慧的明君英主,甚至还称得上是暴虐无常的凶君,拜韩缜毫不掩饰嘉安帝所作所为所致,嘉安帝的名声在民间并不好,没有正常的百姓会喜欢视人命如无物的暴君。 而反观永宁侯虽然可视为狂妄悖逆,违反了人臣的准则,被一大帮文人雅士所鄙视厌弃,可是他在民间的名声并不坏。因为永宁侯对付打击的一直是朝中那些高高在上的大臣,而不是毫无反手之力的平民百姓。固然他的性子根本不屑针对那些争斗小民,他的目光也看不到底下的芸芸众生,但是百姓不知道。而其中更有韩缜一直在努力替自己亲爹刷名声,洗白白的原因,因为他更知道民心的可怕,所以从来不会将永宁侯放到百姓的对立面。 甄父常年涉足市井百姓中间,所以他比甄太师更懂一般人的心理,百姓其实是很现实的,只要日子过得下去,上头的争夺他们可以做到漠不关心,他们也不是很在乎什么正统不正统。 在甄父看来只要永宁侯不倒,想落入抄家灭族的境地还是不容易的,而且想来韩缜也不是什么傻的,永宁侯府可是在京城,一向聪慧的他心里能没有数? 甄父本性乐观,他不觉得自己女儿会落到这样惨绝的地步,那韩缜也未免太无能了?而只要没有这个担忧,甄太师担心的另一桩事更不是问题了,除非是甄太师自己想不开。否则不说甄太师对韩缜说得上有半师之谊,两人多年的交情,最不济还有明珠在呢,还能真的要了他老人家的命? 说甄父是天真也好,是直觉也罢,他就是觉得如果真的有这么一天,韩缜绝对不会让甄太师出事。 其实从很多事上可以看得出来,对于甄太师这样实心任事的大臣,即使双方多有冲突,韩缜还是尽力地避免扩大矛盾。甚至不介意他们私底下的小动作,多有维护。特别是在有关广大百姓的利益上,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 也许因为甄父是一个一根筋的人,所以看事情更直接简单,而不受条条框框的禁锢,所以相对于嘉安帝,甄父不讨厌永宁侯父子。 唯一的问题就是甄太师,因为他还没有放弃嘉安帝这个皇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