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45 (第2/2页)
来大哥的面容。 他不比封卧柏,幼时有爹娘疼爱,少时又有兄长的关怀,他独自一人去了德国,在异国他乡早已习惯了孤独。 他让人刻大哥的灵位时,甚至对那个名字感到陌生。 ——封顷竹。 一个文雅且明显承载着父母期盼的名字。 封顷竹是封家的长子,也是最先弃笔从戎的封家子弟。他以令旁人难以望其项背的能力与手腕,将封家谱写成了一段传奇。 封栖松记忆中的封顷竹多是自己留洋前见着的模样,他大哥就算穿着军装,身上也尽是读书人的斯文劲儿,私下里感慨最多的,是麾下副官过于匪气,气得人脑仁疼。 那时的封栖松比封顷竹还要像个读书人,他虽为军校生,但未入学,勉强称得上“预备役”,跟兄长学了打枪,却未曾真的见过血。 所以他不理解兄长的困扰,还笑着打趣:“大哥有儒将之风。” 封顷竹将手里的报纸卷起,敲他的头:“老二,你也嘲笑哥哥?” 说罢,背着手,长叹远去。 少年时期的封栖松觉得霁月清风、策马风流的金陵儿郎都该如兄长一般,文能笔下生花,武能上阵杀敌。 直到回国后,封顷竹战死沙场,他成了封家唯一的顶梁柱,方才知晓,人生的无数种选择里,他曾经幻想的,是最不负责任,也是最不切实际的一条道路。 后来,封栖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当年封顷竹走过的路,把年少时的自己杀死在了大哥死去的夜晚,也把那条光明的道路让给了封卧柏。 没有人问他愿不愿意,也没有人问他值不值。 他做了一个永远不会后悔的选择,代价是意气风发的自己和一双腿。 不过送葬时,封栖松尚未考虑这些,他如同所有痛失亲人的年轻人,强忍着泪水,不肯将最脆弱的一面表露出来。 他踏过兄长走过的路,穿过兄长行过的街,在城门口,与陈北斗撞在了一起。 封顷竹出殡的日子,陈北斗竟然穿了一身红,身后还有一顶载着美人的小轿。 “哟,封老二?”陈北斗骑在马上,居高临下地审视刚从国外回来的封栖松,牙缝里挤出一声轻蔑的笑,“你总有一天要去陪你大哥。” 封栖松抱着灵位,一言不发,沉静的眸子似是在望陈北斗,又像是在望很远的地方。 他一动不动地站着,连带着他身后送葬的警卫队,铁灰色一片,仿佛失了色的兵俑。 陈北斗与他们耗了会儿,呸了声:“晦气!” 继而掉转马头,带人换道远走。 最惨烈的白与最荒谬的红擦肩而过,封栖松抬眸,将陈家的债压在了心底。 他静静地站着,待红色彻底消散在风里,扬声高呼:“起棺!” 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踏碎了寂静,融入山河,封家的老二从这一刻起,变成了和封顷竹极其相似的人。 只是封顷竹过于儒雅,封栖松善于藏拙。 他们生于光明,他们泯灭于黑暗。 如蚍蜉撼树,不自量力,也如青松翠竹,百炼而弥坚。 直到某一天,以身证道,魂归故土,方才不负在世上走一遭。 他们走出城门,向西,再向西,在瓢泼大雨落下前,将封顷竹抬进了封家的祖坟。 那里已歇下了无数牺牲的警卫队员,是封顷竹生前做主,让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