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屁孩问道孔夫子_分卷阅读2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 (第1/2页)

    说:孔子最欣赏素然率真之气了!无论你拥有多少种颜色,白色才是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最值得推崇的,当然,也是最绚烂的!

    子夏得到了老师的答复以后,并不止步于此,他脑袋瓜子灵活,立刻联想到学习的重点——“礼”上面去了。

    所以他问:“礼后乎?”

    这句话的翻译同样整死了不少人,不少翻译是这样的:“‘礼’也应该放在后面吗?”

    然后,一堆人又争论得面红耳赤:既然“礼”要放在后面,那什么要在前面呢?有人说“德行”,有人说“秩序”,答案五花八门,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咱们翻译这句“礼后乎?”时,不可拘泥于字面意思。

    这里很明显,“后”不是指放在后面,而是指代了前文同样置于后的“素”,也就是素然率真之意。连起来翻译就是:礼(的实践)也应该素然率真吗?

    而且,这种翻译是有旁证的:孔子对礼的态度。

    其一,无论什么时候,孔子都是大力推崇礼乐的,又怎会把礼放在后头呢?

    其二,前一期我们讲“林放问礼之本”一则的时候,孔子就明确表示:礼,与其奢也,宁简;丧,与其易也,宁戚。意思是,礼乐,与其奢侈,不如从简;丧礼,与其置办周全,不如内心真正哀恸。

    这不就是孔子对礼的真正想法吗?

    一字以蔽之,曰:素。

    感谢您的!

    竟然有人质疑孔子不知礼?

    又到了星期六,一纯决定偷个懒,咱们今天不讲长篇大论,来看一则挺有趣的短小君。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孔夫子进入太庙的时候,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询问。

    这个太庙,指的是帝王的祖庙。

    大家伙都知道,孔夫子曾官至鲁国大司寇。

    大司寇,是在中央政府执掌司法权的最高长官,在当时是一个大官。

    因此,孔子是有机会进入到太庙里的。

    但是,为什么孔子在太庙里的一切行动都要经过询问呢?

    孔子不是春秋时期公认的礼仪专家吗?他明明非常熟悉周礼,为什么还要询问太庙里的主持呢?他应该清楚全套的礼节啊!

    哎,当时有人也这么质疑了:“谁说邹县的那个人很懂礼的?进入太庙,做什么事都要问别人。”

    在这里,“鄹人之子”就是指孔子,孔子的家乡在曲阜东南,那里古时候是一个叫“鄹”的县邑。

    孔子听闻,也不恼怒,他说:“这正是知礼的表现。”

    孔子“每事问”的行为确实是礼节充分的表现。

    您想啊,孔子固然有知礼的美名在外,但他实际的官职是掌管司法的大司寇,跟宗庙之礼毫不沾边。

    因此,尊崇上要求人们要各司其职、谦虚谨慎的礼法,即便孔子再知礼,在别人的职务范围也不能随意行动。

    孔子这种给予别人尊敬的守礼行为,落在不懂礼的人眼中就变了味儿,还以为是:孔子笨笨的,不知道该怎么做,因而询问他人呢。

    所以呀,我们要锻炼出长远的目光,透过现象看本质;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上,不要肆意言论。不然的话,不仅仅会造成他人的名誉伤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