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569 (第2/2页)
,否则以**政党普遍较强的组织力,肯定会给小胡子制造更大的麻烦。而另一方面,在各国反德情绪高涨的时候却因为苏联太上皇的指示而不作为、甚至支持纳粹对占领区和傀儡国的统治,这无疑令那些政党在本国民众之中的形象完全崩塌,以致于后来苏德开战后,他们再想发动民众掀起武装暴动帮助苏联的时候,已经没多少人睬他们了…… 但真正最关键的,则是另外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有小胡子这个疯子领袖和德国人的“盲从”,使得德国政府在制定一些政策的时候可以无视通常观念中的利害得失,因此“小国并不需要战胜大国,只需要让大国明白吞并自己会得不偿失,就足以自保。”的定论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小胡子只要开疆拓土,德国为此要损失多少钱、德军为此要死多少人,只要不严重到动摇德国根基,他是根本不在乎的…… 第二点则更为关键,如果是被占领的是中国这样纵深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光靠全面的游击战就能将本国人口相对不足的侵略者拖垮。但德国本土加上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区的总人口加起来不下8000万,比西欧任何一个其他国家都多得多,就连战前的法国也不过4000多万人口,更不要说是低地三国那样的小国了,何况德国工业化的程度也有优势。 因此德国政府完全可以在自己不伤元气的前提下扫平各个占领区的抵抗,极端一点的话,德国政府甚至可以选择将当地人杀光然后从本土直接移民过来,以德国的人口和国力,承受得起在此过程中的损失,因此西欧国家想要光靠自己的游击战就将德军赶出去是根本不可能的。当年日本吞并台湾(人口约为日本本土的7%)、吞并朝鲜(大约28%)乃至吞并中国东北(大约42%)后都能逐步扫平抵抗力量,但全面侵华(中国当时人口其实应该已经接近5亿了,是日本的7倍。)后就陷入泥潭而最终被拖死,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早在日本收不住嘴选择了“鲸吞”中国、而中国又恰恰有一个组织能够领导全国人民以正确的策略与日寇死拼到底(这一点也必不可少)的时候,抗日战争的胜利就不再有任何的疑问了…… 第六百六十四章 人民战争 此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与中国遍布山地丘陵的地形不同,西欧的地势相对平坦,而基建状况更是远非现在的中国可比,这些都有利于正规军而不利于游击队。但这只是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硬实力的对比、外部环境乃至双方策略等因素对游击战最终的结果影响更大,要不然抗战时期也不会有名声赫赫的“平原游击队”了…… 经过这番探讨,胡卫东意识到了一个目前还很少有人注意到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地理解人民战争思想,这一点从很多军官习惯于将军队“现代化、正规化”与“人民战争”对立起来就可见一斑。事实上无论是重视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而轻视“人民战争”思想;还是重视人民战争思想,而反对解放军进行“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军工专家,胡卫东对于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的意义比任何一位其他将领都更清楚,但他并不认为人民战争只是国力不如人的无奈之举,因为即使是实力相当的两个国家交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