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27 (第2/2页)
,李朗暗忖中微微泛起一丝苦笑,自己确是不满佛僧屡涉后宫之事,与母后大起争执,母子不和的传闻不胫而走,从内宫至前外堂,明里暗里责他天子之尊行不孝之事的流言,甚嚣尘上。 与此相应,便是金陵城内异象频生,甚至惊动地方官员奏折上书,大有天意不悦,天子合当罪己的内涵。 而冷宫失火,引出宫中地道,李朗大为震惊不假,他未曾想过守备森严、铜墙铁壁般的后宫其实是千疮百孔,知情人大可上天遁地,来去自如,这么一来,父皇失踪之谜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便可破解。 不想那地道又是通向母后的寝宫——如今想来,太后虔心向佛,说不定也是经人指引,究竟是谁,要他李朗与身边人离心离德? 答案呼之欲出,却又匪夷所思。 李朗的皇位来路不正,太上皇李冼神龙无影,便是当今皇帝最大的顾忌与软肋。 尚沉得住气的李朗没有大张旗鼓,悄无声息地令心腹内卫暗中查访,然那地道设计得极为巧妙,纵使另通它途,也难凭rou眼窥探奥妙。 来来去去,皆是在宫内盘旋,其中当然也包括赵让失踪的静华宫。 但是未曾发觉通往宫外的路径,李朗是无论如何也不信的,这只能说明,更有魔尊于暗处翻云覆雨,而未被觉察。 若真要彻查,就非引入工匠,大兴土木,又如何能掩人耳目? 该不该行此一步,李朗举棋不定。 赵让知道多少呢? 他真如魏一笑等所述,祸心包藏,明里与谢氏不共戴天,却暗通款曲,私相授受,欲置皇帝于万劫不复的死地,方好重回南越,继续做那蛮夷的番王? 思及赵让适才的回答,李朗已尽其所能不动声色,实则心如刀割: 为何仍要欺瞒于他? 且答得是如此顺理成章,长乐为太后所召,确属情理之中,若非李朗实则是有心试探,倘仅是随口一问,肯定不会为此事而至泰安宫与太后对质。 长乐明明已出了宫去,进了谢府,成了谢濂的爱妾,李朗无法相信赵让对此事一无所知。 他最初难以置信,直到魏一笑、皇城司,以及谢昆等处的说法严丝合缝,尽数相同为止。 若说是太后所为,则更不可理喻,李朗无法心存这等侥幸。 更何况,还有赵让的元配现身金陵城,这事经禁军上报,同样是佐以前太子妃子玉的情报,她似仍不知晓冷宫已成废墟,李铭应葬身火海,仍一心痴盼可早日解脱,与其女团聚—— 李朗心下早已盘算妥当,等到谢氏夷族,不管李冼下落有没有定论,他都要斩草除根,绝不能留下前太子的祸患。 那蛮夷女子亦是必得捕入网中,此女曾长随赵让身侧,难保不令局势复杂,人心生变。 据皇城司来报,南越援兵的驻扎营地本是鲜有人知的机密,近来山下却时不时有形迹可疑生客出现,既不象住民,又不似商旅,但极为警惕,一见风吹草动,便即刻消失。 这大有可能,便是那南蛮女子的人马。 自己已令皇城司严加探查,加以魏一笑的手下,只要那女子犹在金陵城中,不日便当可拿下。 然赵让对此,真是毫不知情么? 如果不是…… 李朗浑身一震,回过神来,方见赵让早已停了吹奏,持箫在手,正目不转睛地看着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