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93 (第2/2页)
这个meimei又心服哪一个呢?心中不快。又想到当年是她病糊涂了,怎么能让外臣过问她的病情,难道她是真的关心圣体安康?如今见沂王正等着,还是顺她的意思点了点头。 长宁含了笑,欣喜地说:“先医女为陛下诊脉,虽然心中有了药方,因为还缺几味药材,到底没有把握。如今她随着我去了沂地,前儿因缘巧合,竟然将方子凑齐了。今日我还是将她带了来,为陛下诊脉,若是陛下服了汤药,这病情有了好转,何必忧虑百年之事?” 皇帝看着长宁一脸笑眯眯的样子,眼中十分真诚,心里感慨:李家的女儿,都是人精,说谎时连眼睛也不眨了。眼前这个李家最不谙世事的,也修炼得炉火纯青了。点了点头,还是同意了。 张医女进殿,为陛下诊脉。诊脉时那张脸变幻得着实精彩,诊完只直勾勾地等着长宁,连掩饰都忘了。 长宁来不及喝止,皇帝已经看见了医女惊慌的模样,沉下脸,说:“怎么?寡人病入膏肓,药石罔替了吗?”又对长宁说,“十六娘你也是,寡人这个病,都是老毛病了,多少御医看过了,怎么也不见好。倒是你眼巴巴地一次又一次地为寡人请大夫,如今,虽然……你到底费心了。”说罢挥了挥手,想让医女退下。 却见医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盯着长宁,显然是有话要说,又不敢说。 这位医女来见驾两次,皇帝阅人无数,知道她年纪轻,心里想什么,都显在脸上,不是老于世故之人。也许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医术与医德兼备。 长宁看着医女摇了摇头,走过去轻声问了几句,又回转过来,脸色果然更加沉重了,对皇帝说:“陛下不如再请一位太医来一同看看。” 这却是为何?皇帝心中疑惑,不解地望着长宁。长宁向医女微微示意。那位医女便开口道:“陛下如今可是经常胸闷,腹痛,浑身乏力,严重起来甚至还会昏迷。便是房事,也一日不济一日。” 症状大多是对的,她正是在三个月前见到前线军报时昏倒过去,此时无人知晓。她与沂王刚从外地进京,如何得知?必然是依据脉象诊断的。皇帝心中信了几分,着急地问:“如何?” 那医女回答:“一年前我为陛下诊脉,一时无法。这些时日臣一直翻阅医术,终于在某处古书中看到的一个方子,正合适陛下之病。已经为陛下研制一药,陛下服用此药,定能药到病除,如若常人。”说着,从药匣中取出一个蓝白相间的细颈瓷瓶。 皇帝听说她的病有药可医,大喜过望,就要指使长宁伸手取,岂料那医女丝毫没有要将瓷瓶献上来的意思,反而满脸沉重地抬起头来说:“可是臣今次为陛下诊脉,陛下的病情竟然加重了。”医女手抓着瓷瓶,不肯放手,满脸是痛惜。 这是药没有用了,皇帝明白过来,惊喜的心情也顿时消散,一时心灰意冷。不料长宁在一旁又说了一遍:“还请陛下在太医院再请一位太医来,一则不能偏听偏信,二则,也好查明陛下病情加重的原因。”长宁低着头,看不清她的神色,话却是一字一句说的,颇为郑重。 这位医女就是长宁带过来的,此刻她提请请另一位太医来诊脉,也有避嫌的意思。病情加重的原因?难道不是病情拖得太久,日渐加重,为时已晚吗?此事太过诡异,虽然怀疑长宁的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