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温泉z (第4/10页)
1、皮肤过敏者不宜泡温泉。 2、孕妇及手术过后者不宜泡温泉。 3、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泡洗热水澡、蒸桑拿浴和泡温泉,因为水温过高可让患者注射的胰岛素吸收加快,而且长时间身体过热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很容易出现意外。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时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水温不要超过40摄氏度,以免出现意外。 4、容易失眠的人,不要长时间浸泡。 5、凡有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不适者,不宜泡温泉,除非经医生允许。 泡温泉的步骤 第一步,探试池温。先用手或脚探测泉水温度是否合适,千万不要一下子跳进温泉泳池中。 第二步,脚先入池坐在池边,伸出双脚慢慢浸泡,然后用手不停地将温泉水泼淋全身,最后时不时让全身浸入到泉水中。 第三步,先暖后热。温泉区内设不同温度的泳池,从低温度泉到高温度泉浸泡要循序渐进,逐步适应泉水温度。 第四步,掌握时间,一般温泉浴可分次反复浸泡,每次为20至30分钟,如果感觉口干,胸闷,就上池边歇一歇,做一做舒展体cao运动,再喝一些蒸馏水以补充水分。有些人喜欢让全身泡得通红,但要注意是否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的现象。 第五步,按摩配合。适当的xue位按摩会加强温泉保健的功效,对一些疾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第六步,注意冲身,尽量少用洗发水或沐浴液,用清水冲身则可。 另外,享受温泉保健有“浸、淋、泳”三种方式,“浸”就是在不同温度的池中反复浸泡,能承受高温度的游客在摄氏40度的温泉池中浸泡,感觉特别刺激,皮肤好像有千万支细针进行针灸治疗;“淋”是在温泉花洒前由头至脚全身喷淋,或者用木桶盛起温泉水多次淋,“泳”就是在温泉泳场中畅游,热力按摩加上游泳锻炼,肯定是一项较高强度的体育运动。 [编辑本段]温泉文化 我国温泉有文献记载者多达972处,其中温度高于50摄氏度的就有229个。经地质普查,据初步统计,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发现温泉达3000多处。 我国劳动人民发现和应用温泉治病,已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的里就有了"温泉"的记载。1000年前的记有:"寇水出代群灵丘县高压山……,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喧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白芨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汉代天文学家还专门写了,文中写到:"览中域之珍轻,无斯水之神灵。……于是殊方跋涉,骏奔来臻,天地之德,莫若生兮。帝育臣民,资厥成分。六气yin错,有疾疗兮。温泉泊焉,以流岁兮,除苛,服中正兮。熙哉帝哉,保性命哉。"这一段文字生动的描述了当时的劳苦大众纷纷去温泉洗澡的盛况。公元400年,北周庾信写了,记述了温泉的治病作用。公元1000年,唐庾在中探讨了温泉形成的原因。明代的杨慎著,概括了我国温泉的分布。李时珍在中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是我国最早的温泉分类学者之一。 温泉文化 温泉文化起源与变迁 起源: 温泉文化究竟起源于何处?这个答案也许已年代久远得不可考了。一开始,人类发现温泉,更发现动物在泉水中恢复疲惫。据说日本人一开始并不知道温泉具有治疗疾病的功能,后来是因为看到一只受伤的小动物在泡过温泉之后奇迹般地迅速复原,这才使他们开始认真地研究起温泉的功能。现代人渐渐把泡温泉作为休闲养生、解压甚至治疗的方法,这种趋势迅速在全球漫延。 秦始皇建“骊山汤”是为了治疗疮伤,徐福为了山海寻找长生不老药,辗转漂流到了日本歌山县,至今当地仍保留了“徐福”之汤温泉浴场。到了唐朝,唐太宗特建“温泉宫”,诗人也留下了不少创作,描写脂粉美女从温泉出浴的情形,足见我国悠久的温泉历史文化。 日本人爱好温泉的程度实在是不必多说,三步一小汤,五步一大汤,泡汤对日本人而言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发展出一套不同于其他各国的泡汤文化及温泉疗效整理,我们称之为“汤治文化”。同样拥有悠久历史的欧洲大陆的古罗马人,他们引泉水加热再流到建好的浴场中让人们使用,其中英国巴斯及土耳其等地有名的温泉浴场,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 变迁: 第一代温泉是洗浴的文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泡汤”;第二代温泉文化是洗浴加游戏,强调温泉的动感、丰富;第三代温泉则是洗浴加休闲的文化,突出温泉是一种休闲旅游;最新的第四代温泉文化是最具包容性的,它不再专属年轻人,而是与上一代共同享有的引入保健概念的全新温泉。 这就是温泉的文化变迁,它最直接地反映着人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