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29 (第1/2页)
鲁盼儿过去聚会,但被他们找借口回绝了。 大家的圈子早不一样,少见面是最好的选择。 就在春节之后,陈港生打来了电话。 “这些人竟扎着堆儿来中国,”鲁盼儿放下电话笑着告诉杨瑾,“算起来史密斯他们才走不久,陈港生就到了。” 杨瑾原不认识陈港生,却几次听钱进和鲁盼儿谈到,便笑问: “他准备回国投资?” “他这次是跟着几个朋友们来考察的,招商办很热情地招待了他们,给了他们很多优惠政策,不过他还想见见我,亲眼看看个体经营的情况。” 对于准备回国投资的同胞,鲁盼儿很热心地陪着他们到自家店面、服装厂转了转,“其实我本来不懂做生意的,机缘巧合买了编织机,开了服装店,又慢慢扩大……” 跟着陈港生一起过来的李老板吃惊不已,“当初鲁老板只投资几千元钱,从一个小店这么快地建立工厂、服装店,又有了自己的品牌!” 又有人说: “鲁老板并没有学过经营、管理,也没上过大学,真是天才呀!” 陈港生就笑,“还是在中餐馆,我就看出鲁老板又能干又聪明!” 别看只是简单的摘菜洗菜,不同的人做还是不一样的,鲁老板干活儿特别有条理,手脚还快,又注意配合,效率特别高。 鲁盼儿对自己也颇有自信,但是她还是公正客观地说: “我到北京五六年了,眼见着一切都在变: 大家吃的穿的用的住的都不一样了;周围的环境不一样了;观点也不一样了。 就在这日新月异的改变中,机会太多了。 所以霓裳羽衣发展起来了,我身边还有很多相同的例子,比如隔壁的江南丝绸,再比如我的同乡兼同学,他当初一个人到北京做木匠活儿,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施工队,能装修,能盖楼……” “幸而我过来了,”陈港生已经下了决心,“这是大陆最好赚钱的时机,我决定在北京投资开一家粤式茶餐厅。” 李老板也说: “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准备把生意挪到中国来。” 鲁盼儿一句也没有劝他们,但是这些商人亲眼看到了她的成功,都满怀信心,准备在中国大展身手了。 她看在眼里,说不出的高兴,“欢迎你们回来呀,让我们一起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好!” 陈港生出生于香港,长于台湾,在美国生活多年,还是第一次踏足故乡,但他毕竟是炎黄子孙,莫名地便有一种亲切,此时就笑着说: “今天我请客,既感谢鲁老板,也预祝我们能在大陆生意兴旺!” 鲁盼儿赶紧说: “大家到了北京,自然应该我请。” 带着大家去了仿膳,“尝尝中国传统宫廷风味。” 这一次来北京察看经商环境的商人中一位女士,成容,四十多岁,是做食品生意的,因性别相同,与鲁盼儿十分亲近,一路上挽手相伴,此时对仿膳赞不绝口,“我终于尝到当年老佛爷慈禧太后喜欢吃的芸豆卷和小窝头了,回到家里向家人们说起,不知他们地怎么羡慕呢!” 又叹道: “这些宫廷菜固然色香味都到了极致,但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又有几人肯费工夫做这个? 唯有快餐才适合。” 鲁盼儿去过美国,见识过麦当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