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64 (第1/2页)
郎君道:“墨羽,这位老婆婆家两口人,你与她派发二十斤大米,二十斤面粉……”她转头问:“您拿得动吗?” 老婆婆连连点头,看向自己的孙子,表示拿得动。 秦嫀可怜他们,便踢了踢郎君的小腿,朝他飞了一个媚眼,好叫他多拿一点。 “……”摄政王的小腿被女郎用足尖蹭了一下,他浑身一阵轻颤,嗔怪地抬头望去,岂知又收获一枚媚眼,啧啧,大白天地,正在做事呢! 郎君心怦怦跳,手忙脚乱中忘了自己究竟拿了几斤,不管了,再添一点,颠颠这重量,少说也有五六十斤。 “给。” ☆、第101章 第 101 章 那对祖孙得了米粮, 千恩万谢地离开,并不知晓亲自给他们派发米粮, 竟然是摄政王和未来摄政王妃本人。 只知晓摄政王妃心善,竟拿出许多米粮布施给百姓。 周围的侍卫,一开始只以为王爷和准王妃只是来做做样子,但见他们一人登记, 一人派发,竟跟着忙碌了一天,不由心生佩服。 他二人亲自在城外布施一事,经亲眼所见的百姓口口相传, 也传遍了东京城。 甭管摄政王以前的行径如何,但人家这次的确是实打实地做好事, 无可指摘。 一百姓道:“不过是贪图好名声罢了。”也不瞧瞧,这阵子那摄政王的后院私事闹成什么样? “嘿,那你怎不捐赠这么多米粮去博个好名声?”另一人反驳道。 也有那明事理的人做和事老道:“咱们多说无益, 总之那得了米粮的人能过上一年好日子, 难道他们不该感激摄政王?” 此事不胫而走, 传入宫中, 太皇太后颇感欣慰, 自赵允承当政以来, 名声一向不好, 她虽嘴上不说, 但急在心中。 眼下允承终于懂得收拢民心, 她作为皇祖母, 自然是喜闻乐见。 勤政殿中,几名太傅太保陪同小皇帝学习,忽而一个小内侍进来禀报了几句。 却是关于摄政王赵允承携同准王妃在城外布施一事,听得几位太傅太保眉头紧皱,脸色凝重。 他们心中想,摄政王这一番做派下来,既有了子嗣又有了好名声,怕不是在绸缪什么? 小皇帝见各位老师神情凝重,略一琢磨便知他们心中所忧,不由轻松笑道:“几位老师想来不太了解我九皇叔,朕就同你们说了罢,九皇叔眼下巴不得我快快亲政,根本不想管这劳什子国事。” 不过突然得知,全宗室的人都知晓九皇叔有位两岁的小郎君,就他蒙在鼓里,他还是生闷气! 至于为何是闷气,因为他不敢到九皇叔面前撒气。 见官家如此信任摄政王,其余人等倒也不好相劝,以免落得挑拨离间的罪名,被那摄政王发作。 两日后,奉命前往各州府布施米粮的队伍,陆续抵达,其中以洛阳最快。 洛阳知府听闻此事,十分乐意配合,前来接洽道:“各位同僚一路辛苦,且在驿站休息一晚上,明日本官亲自随行!” 作为知府,他自然知道哪里的穷人需要布施。 摄政王愿意自掏腰包救济他管辖下的百姓,他千恩万谢。 洛阳城就那么点大,有点儿风吹草动人人都知晓。 沈府是洛阳大氏族,盘桓在洛阳的子弟众多,很快便知晓摄政王定了亲,迎娶之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